德國國會大廈

德國國會大廈(德文:Шаблон:Lang,簡稱Шаблон:Lang;官方名稱:帝國議會大廈大會場,德文:Шаблон:Lang))是一座位於德國首都柏林中心區蒂爾加籐區的一座建築。它首先是德意志帝國的帝國議會,後來在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共和國議會的議會會址。從1994年開始每五年德國聯邦大會在這裡選舉德國聯邦總統。從1999年開始它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會址。

前史

臨時議會建築

柏林的第一座帝國議會位於萊比錫街4號。

德意志帝國帝國議會的前身是原普魯士上院。1867年以普魯士為主力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後,普魯士的上院成為北德意志聯邦的帝國議會。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南德國家的議員也加入這個議會,因此議會需要一個大一些的會址。一開始帝國議會移到萊比錫街75號原普魯士下院的院址,但是很快就非常明顯這裡的地方也不夠大。1871年4月19日帝國議會接受了一個提議,其中說道:「建造一座符合德意志帝國議會的任務、符合德意志人民的代表的地位的議會建築是一個急迫的需要。」同時還有一份在語氣上充滿民族主義口氣的提議沒有獲得多數議員的批准。

一個議會建造委員會被授予籌備建造一座「適合」的新建築的任務。其任務包括尋找建築地面、準備建築、組織建築師設計比賽以及在過渡期間做出一個過渡解決方案。最後這個任務最快被完成。在僅70天內位於位於萊比錫街4號原柏林王家陶瓷廠的建築被改造為議會建築。本來計劃到新建築建成前的過渡時間為五至六年,實際上議會在這個臨時建築裡召開了共23年。

地基

但是在尋找地址時就出現問題了。一開始委員會決定在國王廣場(今共和國廣場)的東側建造。當時這裡是普魯士外交官和藝術收藏家阿塔納茲·拉辛斯基伯爵的宮殿。委員會當時認為在皇帝的支持下拉辛斯基伯爵會同意讓出這塊地來。因此他們開始提出設計競爭。

上百建築師參加設計競賽,最後1872年路德維希·波恩斯台特的設計獲勝。他的設計也是在公眾中獲得最好評論的。但是拉辛斯基伯爵拒絕讓出他的地方,而威廉一世雖然表示覺得這個地方合適,但是不願沒收拉辛斯基伯爵的財產,因此波恩斯台特的計劃無法實行。

漸漸地委員會達成協議決定在國王廣場的西側建造新建築。這裡本來是一個劇院和娛樂場所。由於在此後幾年裡始終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因此它數次在帝國議會上被建議,但是每次都被否決。許多議員無法想像他們未來的工作地方是在這個「娛樂場所」,其他的議員則覺得尤其在壞天氣裡從他們的旅館到那裡的路太長了。威廉一世也開始不耐煩了。在一封給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的信中他也支持西側方案。他寫道:「實際上一些病弱的代表的鼻涕是唯一反對這個地方的原因……」1874年拉辛斯基伯爵病逝,情況突然轉變,東側計劃似乎可行了。但是實際上還是在數年之後,經過長期的協商,他的兒子才同意以高價讓出這塊地方。

計劃(1881年-1884年)

1881年12月帝國議會決定買地。在公眾有很激烈的討論,是否波恩斯台特可以直接加工修改他1872年的設計不必再競賽。

1882年2月還是決定進行一次新的競賽。按照德國建築師和工程師協會的要求這次競爭只允許說德語的建築師參加。獲勝者可以贏得很高的獎金。波恩斯台特也參加了競爭,但是毫無希望。從189分匿名投入的設計中最後法蘭克福設計師保羅·瓦洛特和慕尼黑設計師腓特烈·馮·蒂爾希獲勝,兩人分享第一名。由於瓦洛特獲得的投票數目高,因此他的設計最後被取納。

獲獎的建築師的工作並不容易,他不得不與多方合作。1880年帝國議會通過了一道法律規定在建造新的帝國議會時建築師必須與建築科學院作為顧問合作。事實上這個規定非常糟糕,因為該科學院內的許多成員也參加了競賽。雖然科學院沒有做出任何不合法的事情,但是其對瓦洛特的工作經常的、過分細膩的公開批評使得其客觀性非常令人懷疑。

此外普魯士的建築局作為監督部門也不時提出更改要求。瓦洛特向外非常耐心,只在他的私人信中發牢騷。每幾個月他就不得不修改內部設計以及外牆設計。不相關的觀察者認為到最後建築物與其原來的設計面目全非。

1884年6月9日新建築終於奠基。當天大雨傾盆,參加奠基典禮的有許多軍人,只有少數議員在場。霍亨索倫王朝有三人作為中心人物出席:威廉一世、他的兒子和孫子。威廉一世敲象徵性的第一錘時錘子崩散。

建造和裝飾(1884年-1918年)

外形

在工程期間尤其是拱頂造成了特別的困難。由於不同的要求瓦洛特不得不將它從本來計劃的中心大會場的上方移向西邊的入口上方。按照這個計劃工程開始,但是隨著工程的進展建築師越來越堅信這個被迫的更改必須還原。經過極其困難的討論他終於獲得了還原的批准。但是此時大會場的支持牆已經完成,根據所有的計算它們不夠強來支撐計劃中的石拱頂。1889年被授命解決這個問題的建築工程師赫爾曼·齊默曼才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他將拱頂的高度從85米降低為約75米,此外他建議使用一個比較輕的,對於當時的技術而言相當難的鋼和玻璃拱頂。這樣產生的拱頂為大會場提供自然光,為議會大廈提供了一個莊嚴的頂,同時也是德國工程師技術的一個典範。

1888年威廉二世繼位。一開始他對國會大廈報好感。在拱頂問題上他支持瓦洛特將拱頂移回中心的建議。但是總的說來他對這個拱頂不滿——因為他覺得這個拱頂代表著他討厭的議會的權利,此外因為這個拱頂比他的王城宮邸67米高的拱頂高。從約1892年開始他明顯開始厭惡國會大廈。他將它稱為是「庸俗的頂峰」和「完全糟糕的成品」,非官方地他稱國會大廈為「帝國猴館」。對瓦洛特本人他也越來越反感,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瓦洛特有一次即刻駁回了皇帝的一個更改要求。他拒絕向瓦洛特授予多項本來計劃授予他的榮譽。此外他寫信給他的親信菲利普·楚·奧伊倫堡說,他在一次接見中多次得以侮辱瓦洛特。

保羅·瓦洛特試圖創造一個新的民族建築風格,一個在建築中相當於德意志帝國對於德意志小國家和文化圈的統一的新的德意志建築風格。因此整座建築的內部和外部向結合。在外部他主要使用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風格,並結合了德國文藝復興的元素,比如新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和當時非常時髦的鋼和玻璃結構(拱頂)。當時許多人顯然覺得這個結合併非成功,而是非常不合理的多種風格的平行結合。保守派反對拱頂的現代化技術,而革新派則不喜歡主建築臃腫的文藝復興風格。柏林影響很大的城市建築顧問和建築師路德維希·霍夫曼的批評尤其尖刻:他稱這座建築為「高級運屍車」。但是也有一些報道說當時大多數德國建築師對這座建築的評價很高。

1894年12月5日拱頂石被納入。這次慶典也主要是一次軍事慶典。瓦洛特帶領皇帝和皇后參觀新建築。在公眾場合威廉二世滿口挎揚。總建築費用為2400萬馬克。這筆錢主要是通過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戰爭賠款支付的。

內部設施

總的來說作為議會大廈國會大廈的內部設施優良。其內部建築技術是當時領先的。大廈有一座自己的電站。它擁有中心暖氣設施,房間裡有溫度調控、電扇、雙層窗戶、電話、坐式廁所……除帝國議會和聯邦議會的會議廳外還有:讀書廳、多個會議室、一間休息室、存衣處、洗手間和更衣室。圖書館在開始使用時有九萬卷藏書,一共計劃可以容納32萬卷書。檔案館裡很快就藏有上百萬文件。這些文件可以通過一個高級的液壓系統送到讀書廳。

但是有一個缺點很快就非常明顯了——大廈內缺乏足夠的議員工作室來讓左右的議員工作。與歐洲其它議院建築相比它的地基為138x96米,比較小。有人寫道:「對他(指議員)來說有(……)雕刻精細的壁板、國王廣場的美麗景色(……)有什麼用處,假如他沒有座位坐下、沒有空閒的寫字檯來讀書寫字?」此後幾年裡的改建也未能解決這個問題。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比例代表制使得議員的數字從397名增加到600多名,更加加劇了這個問題。1920年代末計劃在國會大廈北部增建,但是這個計劃沒有能夠付諸實行。

大多數房間,包括大會議廳,是用木板覆蓋的,櫟木、白蠟木、漂白的松木和熱帶木材。使用木材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提高聲響效果,此外木材比石材要便宜。除此之外還有風格問題。瓦洛特主要是按照德國16和17世紀文藝復興風格來設計內部裝潢和家具的。木材覆蓋的牆壁以及木材的裝飾,比如門上方的扇形的三角裝飾,或者方尖塔裝飾、雕刻的立柱和欄杆以及比喻的人形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官方建築,比如富有城市的市政大廈,中非常常見,因此也被用來裝飾國會大廈。這個非常精心的裝飾往往被參觀者看作是典型的德國式,因此也在這裡被使用。與此相反的則是國會大廈的外形,它雖然有一些德國式的風格但是總體上的印象則是當時非常普及的「國際新文藝復興式」。

圖像裝飾

1894年拱頂石被納入時藝術修飾還沒有完成。這個藝術修飾的目的在於體現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統一——德意志各分國在普魯士的領導下統一。入口處山牆上的帝國國徽以及拱頂頂部的皇冠以及入口上方萊因霍爾德·貝加斯塑造的日耳曼尼亞雕塑群代表著達到的目標。另一方面圖像的許多地方也體現出來德意志帝國是由其不同的分國或者州組成的,比如德國所有州的州徽和王國的國徽、重要城市的市徽以及人形化的萊茵河和維斯瓦河。除此之外在角樓上還有當時時髦的16個形象:藝術、科學、教育等等。為了保持國家統一性的代表以及避免地區間的競爭建築師選擇了德國各個地區的雕塑家來完成外圍的圖案。

瓦洛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說這座建築是為德意志人民(Шаблон:Lang)。當時大家都估計這三個詞會在啟用時刻在西部大門上。但是這個部位有20多年空著。一般認為威廉二世親自操縱來阻礙將這三個詞刻上去。但是這個懷疑沒有確鑿證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聖誕節這三個詞才被放上去。一般歷史研究認為有兩個原因:德國社會民主黨同意戰爭貸款,皇帝為此表示「感謝」;或者是因為當時人民已經厭倦戰爭,因此此舉是用來鼓舞人民的戰心。著名的建築師和工業設計師彼得·貝倫斯使用當時非常時髦的Шаблон:Lang字體塑造了這三個詞。詞本身是用1813年至1815年拿破侖戰爭末期繳獲的兩門大炮的鑄鐵被熔化後造的。每個字母高60厘米。

瓦洛特於1899年赴德雷斯頓任教授,但是直到1912年他逝世依然不時因為國會大廈的裝修問題而從事顧問職務。

國會大廈縱火案和納粹(1933年)

1933年2月27日至2月28日夜,阿道夫·希特勒被授任為帝國總理四周後,大火從國會大廈的拱頂竄出。大會場和一些周邊的房間被焚燬。這次大火肯定是被縱火導致的,但是到底誰放的火至今為止沒有能夠無疑解釋。同樣可以肯定的是納粹在這個事件中得利。還在當夜他們就對其政敵採取暴力襲擊。次日他們迫使帝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簽署所謂的國會大廈大火法令來「保衛國家和人民」。在該法令第一條中重要的基本法暫時失效,第五條規定「叛國」可以處死刑。

1933年5月荷蘭共產黨員馬裡努斯·范·德爾·盧貝和其他著名共產黨人,包括保加利亞人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在萊比錫的帝國法庭上因縱火被告。原告稱大火是進行武裝暴動的信號。在這次整治性的審判秀中盧貝依據來源可疑的認罪和倉促改變的法律條文被處死刑。1934年1月他被處決。其他被告人因為證據不足被釋放。在法庭上季米特洛夫在辯論上遠勝於約瑟夫·戈培爾和赫爾曼·戈林,因此這次審判對於納粹宣傳來說是一場災難。

從1933年7月開始在德國的議會中只有納粹黨黨員了,整個議會實際上停止作用。大火後議會搬到國王廣場另一側原來的劇院裡開會。拱頂被臨時修補,被毀的大會場沒有再被修理。大廈內進行政治展覽。有一段時間裡在這裡展出阿爾伯特·斯佩爾設計的「世界首都日耳曼尼亞」的模型。按照這個設計在國會大廈邊上要建造一座拱頂290米高的「人民大會堂」(Шаблон:Lang)。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會大廈的窗戶被砌死,整幢大廈被改造為一座碉堡。Шаблон:Lang在這裡生產真空管,大廈內還設有一座醫院,附近夏裡特醫院的婦產科也被搬到這裡——數百名柏林人是在國會大廈中出生的。

蘇聯紅軍將國會大廈看作是納粹政府的標誌之一。經過激烈戰鬥蘇聯第一白俄羅斯戰線第三軍第150步兵師第176旅佔領國會大廈。九枚紅旗特別被從莫斯科用飛機飛到柏林。1945年4月30日其中一面被首先插在大廈入口處,後來被插在拱頂上。約下午三點鐘第三軍的指揮官打電話給朱可夫說:「我們的紅旗飄揚在國會大廈上!」他還說「在上層和地窖裡還有戰鬥。」葉甫蓋尼·哈爾岱拍的著名照片由於在插紅旗時無法拍攝,是後來拍的。直到5月1日晚上地窖裡的守衛者才投降。長年來插紅旗的士兵的名字被傳為梅利頓·坎塔裡亞(Шаблон:Lang)。1945年6月20日這面紅旗被運到莫斯科參加勝利慶祝,今天展出在俄羅斯的陸軍博物館。

德國分裂(1945年-至199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會大廈和周圍一片廢墟。市民使用周圍的空地種馬鈴薯和蔬菜。1954年11月22日拱頂被拆——理由是為了減輕對被損的建築物。一些批評家懷疑這個理由。此後新成立的聯邦建築局僅限於保存其建築。

1955年聯邦議會決定修復國會大廈。但是在當時分裂的德國修復的大廈何用還沒有定議。1961年建築師保羅·鮑姆加籐作為一場有限競爭的獲勝者獲得了計劃和組織重建的任務。1973年重建完成。建築表面的許多修飾圖案沒有被修復,角樓的高度被降低,此外沒有建造新拱頂。在建築內部大多數老成分被遮掩住了,新的樓層擴大了使用面積,也大幅度地改變了原來的房屋結構。大會場被擴大了一倍,可以毫無困難地容納重新合併後的議會成員。但是按照四個佔領國的協議從1971年開始聯邦議會不能在柏林召開會議,只有黨派議會團體可以在新設的房間裡開會。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鮑姆加籐的修改——一些是受到聯邦建築局支持,一些是建築局要求的——太過分了。但是從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是正好的。他使用當時(1960年代)的風格,不使用任何裝飾。建築內已直線和平面為主。當時尤其認為19世紀時期造的大型建築過於臃腫,沒有多少保存價值。在改建時保護的觀點基本沒有被顧及。除此之外國會大廈除美學觀點外還有一個象徵性的意義:整個建築儘管是一座議會建築,但是在建造時它代表的是一個民主前的國家制度。此後的民主政權非常弱,繼之則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獨裁。當時德國剛剛開始進入民主政治,因此在改建過程中決定使用現代化的建築風格來完全脫開以往。今天人們在看這個問題上的見解又變化了,因此在再次改建後鮑姆加籐的修改幾乎完全被取消了,只留下了少數的足跡。只有外表的許多雕塑和圖案沒有被恢復。除對前面提到過的對這些雕塑和圖案的反對外還有力學上的原因反對恢復這些雕塑。在戰爭中這些雕塑大多已經被毀得面目全非了。1990年代開始再次改建國會大廈時曾經有過討論是否修復它們,但是這個建議很快被放棄了。

在兩德分裂期間從1961年至1989年柏林牆就在國會大廈的東側走過。建築內有關於聯邦議會以及國會大廈歷史的展覽。外國首腦來訪問柏林是都要到國會大廈的外圍台階上來看柏林牆。從1971年開始建築內展出「德國歷史疑問」的展覽,數百萬來訪者觀看了該展覽。

兩德合併後1990年10月3日聯邦議會在經過非常激烈的討論後決定將政府和議會從波恩遷往柏林,國會大廈被確定為聯邦議會的會址。

改建(1991年-1999年)

招標

1991年6月20日聯邦議會以僅18票的多數決定將其會址遷往柏林。在搬遷前國會大廈必須改建為一座現代化的議會大廈。1993年開始招標。最重要的標準是透明度、清晰度和模範性的能源技術。在80份設計中最後有三份獲勝:諾曼·福斯特、皮·德·布魯因和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福斯特的設計中包括一個在大廈上方、與它不相連的一個玻璃頂,這個玻璃頂完全籠罩了大廈及其周圍。但是出於美觀(有人稱這個設計為「德國最大的加油站」)以及預計的13億馬克未能獲得公眾批准。在加工期間他使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設計,勝過了他的兩名競爭對手。

在他的新設計中福斯特也沒有計劃給國會大廈加一座拱頂。在他的解釋中他甚至特別表示反對「出於純象徵性原因」在大廈頂上加任何提高的結構,他不建議加一個頂(如他本來的設計)或者一個拱頂。出於政治家的壓力在1994年和1995年頂部的設計多次修改。1995年5月8日福斯特展示了一個玻璃的、可行的拱頂,這是他的最後設計。議員們同意了這個涉及。卡拉特拉瓦指責福斯特盜用了他本來的設計。卡拉特拉瓦參加招標的設計中有一個類似的拱頂。經過專家評審和再評審最後大多數專家認為一個像拱頂這樣的傳統建築結構無法有特別的著作權。

克裡斯托夫婦

從1971年開始藝術家克裡斯托夫婦準備其「包紮國會大廈」的計劃。1994年1月波恩聯邦議會召開大會討論是否一個像國會大廈這樣擁有國家象徵性的建築可以被用來作為藝術品使用。大多數議員表示同意。從1995年6月24日至7月7日國會大廈完全被銀色的、不燃纖維布包住,包裹用的繩子有三厘米粗。在兩個星期內這個藝術品吸引了五百萬人參觀。

內部改造

改建前最後大廈內的最後一次活動是1994年12月2日舉行的。1995年5月末改建準備工作完成。這些工作包括去除石棉和將1970年代改建時遮蓋起來的結構又釋放出來。許多原來的結構被保存,後來又結合到建築中去了。保存老建築是對建築師提出的要求之一。歷史遺跡要能夠看到。其中包括1945年5月蘇聯紅軍士兵在建築內的留言。在俄羅斯外交官的同意下包含種族歧視內容和下流內容的塗鴉被去除,其它的留言被保存並可供參觀。

1995年7月末改建開始。鮑姆加籐的改建被去除,4.5萬噸廢墟被運走。為了保證改變的建築的穩定性,原來保羅·瓦洛特在建築地基裡打下的2300根支柱又增添了90根。

1996年6月開始內部的基礎改建,在外面的老建築裡面產生了一座全新的新建築。它包括貫通所有三層樓的大會場合在三層樓的記者招待廳。北翼和南翼約占總建築面積的三分之二,基本上保持了過去的狀態,僅被修繕。大會場面積1200平方米(瓦洛特的大會場為640平方米,鮑姆加籐的為1375平方米),主席台又被移到東邊,如同建築初始時的狀態。觀眾可以通過一個為此特地建造的中間層到觀眾台。三層樓僅供議員使用。改建時使用了現代的建築材料如水泥、玻璃和鋼,在老建築裡使用得著主要是淡色和暖色的石灰岩和砂岩。為了提高建築的清晰度建築內分九個區,每個區有自己的(有時非常鮮艷的)顏色。房間內也有同色的木質牆壁——這些顏色有時與房間裡展出的藝術品不諧和。

拱頂

後來設計的拱頂吸引了許多來訪者,成為了柏林的一個標誌。通過西門來訪者可以進入大廈。經過安全檢查後他們首先到達可以行走的樓頂。樓頂上的拱頂直徑38米,高23.5米,重1200噸。它的鋼鐵骨骼由24根豎直的肋(每根之間有15度的距離)和17根水平的環(每根間有1.65米的距離)組成。玻璃的總面積為3000平方米。在其內側有兩條對稱的、螺旋式的、約1.8米寬、230米長的斜坡可以走到離地面40米高處的一個瞭望台。拱頂的最高處離地面47米,比保羅·瓦洛特的拱頂低得多。每天平均有8000名來訪者。

福斯特在接受改建時獲得了非常明確的規定,總改建用費不能超過六億馬克,包括拱頂的用費以及所有其它費用。1999年4月19日在國會大廈的首次大會上象徵性地將大廈的鑰匙交給議會主席。整個改建的確按期和按價完成。

1999年9月7日德國聯邦議會開始在改建後的國會大廈正式開始工作。

至2006年6月共有1800多萬人參觀了國會大廈。

能源技术

1990年代国会大厦的改建中顾及生态学问题是招标时的重要要求之一。大厦的暖气和能源系统结合了太阳能技术、机械通气、使用地层作为冷和热储藏、热电厂、废热发电和使用可再生材料。

特殊玻璃和隔绝减少热损失。屋顶上的太阳能设备的面积有300多平方米。此外还有两座热电厂,其原料是从梅克伦堡-前波莫瑞来的生物柴油。这些电厂和太阳能设备可以提供国会大厦及其周围的议会建筑能量的82%。夏季一座吸收式冷冻机使用电厂的部分余热来冷却大厦。另一部分余热被用来将地下300米深处的水库中的盐水加热到约摄氏70度,随后它又被泵回地下,这些热水可以在冬季用来取暖。另一个60米深处的水库则被用来存储冬季的寒冷,在盛夏被用来冷却。通过这些和一些其它措施国会大厦的年二氧化碳释放量可以从约7000吨降低到400至1000吨。

大厦的拱顶也被结合在能源技术中。它被用来作为大会场的照明和通风。通过360个漏斗状排列的镜子将日光引入会场。为了使得阳光不太强烈以及不太加热会场,一部分可动的、电脑控制的镜子可以通过太阳的位置改用为反光镜和遮光镜。在漏斗的内部热气可以被导引到建筑的最高处,通过一个拱顶中心的一个圆洞排出。在其通道上它还经过一个热回收设备,将部分余热吸收回来。拱顶圆洞下有一个排雨水的装置。瓦洛特在他的设计中就已经为了建筑的通风而建造了许多通风管。这些通风管重新被使用。

艺术作品

在国会大厦改建前就已经有在大厦内陈列艺术作品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改建过程中被采纳。国会大厦是柏林市中心政府区的建筑中艺术陈列的中心建筑。在改建过程中又有18位艺术家受邀请为大厦提供他们自己的作品。除德国知名的艺术家外,鉴于柏林过去被占的历史,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的艺术家也受邀。除此之外大厦内还陈列着许多收买或者租借的艺术品。大厦内共陈列有近30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以下为其中的几部作品:

  • 卡塔利娜·西维丁在1992年就为纪念被纳粹迫害和杀害的议员在议院休息室中设立了大型的、题材为毁灭和再生的由五幅照片绘画组成的艺术品,此外还有放在木桌上的纪念书。
  • 西格玛·波尔克和格哈特·里希特被受任为西侧入口70米高的墙设立艺术装饰。里希特使用黑色、红色和黄色的彩色玻璃组成了一个有多种理解方法的、21米高的图。波尔克则装饰了一组内容来自政治和历史的、由五个发光盒组成的拚图。
  • 延尼·霍尔策在北侧的入口处树立了一根柱子,上面垂直地不断有彩色的、1871年至1992年间议员的演讲和叫喊,按照艺术家的愿望不断有新的演讲加入。
  • 乔治·巴塞利茨在南侧的入口厅设立了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投影有倒过来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利希式的绘画,来强调绘画中的形式元素。
  • 伯恩哈特·海伊西奇提供了一幅名为《时间和生命》的绘画。它以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体现了德国历史中众多关键时刻。
  • 约瑟夫·鲍依斯的作品《带装备的桌子》是一个长期外借艺术品:一块用青铜铸的桌子,上面有一个盒子,前面的地上有两个球,盒子与秋之间有电线相连。这个作品代表自然与技术能量之间的交流。
  • 汉斯·哈克为北侧的内院设计了一个艺术品。议员要从他们的选举县中带泥土装进在一个瘦长长方形的木盒子里。一开始没有很多议员响应这个要求。一行霓虹灯的字“为人民”不被泥土遮掩。泥土里长出来的植物随它们生长。

在改建时大厦的艺术收藏就以及被非常激烈地争论。比如有人强烈抗议收纳海伊西奇的作品,因为他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与政府的关系非常近,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不应该陈列在民主议会众。哈克的作品的争论更加激烈。他的霓虹灯字行与入口处山墙上的字(为德意志人民)非常相似,因此有人指责他是想修改山墙上的字。哈克表示他认为由于德国近代历史人民这个词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他想通过他的字行给予一些思考,而不是想否认山墙上的字。艺术顾问会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哈克的作品,议会也开会讨论,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作品。

国会大厦中所有艺术品的收购价值为八百万马克,这与法律规定的公共建筑中为艺术作品出的钱的比例相应。每个艺术品的价值没有被一一公开。

其它

西阳台

西阳台位于大厦西侧大门的右侧(北方)。1918年11月9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议会主席菲利浦·谢德曼在第二个西阳台上宣布“德意志共和国”成立。今天这里有一块牌子纪念这个时间。关于他当时的演讲今天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流传下来。1928年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的演讲是这样的:“工人和士兵们!战争的四年是可怕的。牺牲是恐怖的,人民不得不丧失财产和鲜血。倒霉的战争结束了。残杀结束了。战争的后果,我们还将多年肩负艰苦和悲惨。我们要团结,诚恳和拥有责任感!旧的,陈腐的,崩溃了。新的万岁!德意志共和国万岁!”几个小时后卡尔·李卜克内西在王城宫邸宣布“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地下通道

兩德合併後在改建時發現了一個有暖氣管的地道。它將國會大廈與國會主席宮連在一起,今天這個宮內是德國議會協會。有人懷疑1933年2月衝鋒隊成員使用這個地道進入和退出國會大廈放火。但是這個懷疑沒有證明。

联邦鹰

诺尔曼·福斯特设计了多个大会场的新的联邦鹰。福斯特希望这只鹰瘦一点。但是议员们决定采纳原来路德维希·吉斯为波恩的议会设计的胖鹰(外号为“胖母鸡”),只是把它放大些。福斯特则决定塑造鹰的背面。因此新的鹰是两面都有的。福斯特设计的新鹰比老鹰大约三分之一,重约2.5吨。

希特勒

與一般的意見不同的是阿道夫·希特勒從來沒有在國會大廈內發言。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希特勒從未是國會議員。1933年1月30日帝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帝國總理。兩天後第七屆國會就被總統解散了。新國會於1933年3月21日召開,但是此時國會大廈已經被焚,國會轉移,希特勒是在國會轉移後的會址講的話。

脚注和参考资料

  • Mathias Wallner 和 Heike Werner: 《Architektur und Geschichte in Deutschland.》 S. 158-159,2006年慕尼黑,ISBN 3-9809471-1-4。
  • Deutscher Bundestag, Referat Öffentlichkeitsarbeit: 《Einblicke. Ein Rundgang durchs Parlamentsviertel.》 S. 35-45,2006年柏林。
  • Thomas G. Dorsch: 《Der Reichsgerichtsbau in Leipzig. Anspruch und Wirklichkeit einer Staatsarchitektur.》,1999年法兰克福,[Das Reichstagsgebäude und das Reichsgerichtsgebäude wurden zur gleichen Zeit erbaut.]
  • Godehard Hoffmann: 《Architektur für die Nation? Der Reichstag und die Staatsbauten des Deutschen Kaiserreichs 1871-1918.》,2000年科隆,ISBN 3-7701-4834-7.。在线版本:(《Beschreibung auf der Homepage des Autors》)
  • Oscar Schneider: 《Kampf um die Kuppel. Baukunst in der Demokratie》,2006年Bouvier,ISBN 3416030761。

外部鏈接

Шаблон:Commons

列在以下類別中:
發表評論
提示与提示
排列依据:
Felipe Iglesias
2016 July 28
Amazing historical spot in an over renewed Berlin. They made a great work restoring the building as it looks before WWII. Also you can book to see the city from the top.
Thomas Pajor
2016 May 8
Be sure to get the free audio guide. It’s fantastic as it not only informs you about the Reichstag itself but also points out many things about other landmarks you can see from the dome.
Artyom Fedosov
2016 July 29
Impressive building, city landmark with rich history. I even found some bullet holes on its side wall. If you wanna get inside, you should book a tour in advance.
Omid Ashtari
2013 March 20
If you are going to view the dome you are in for amazing views of Berlin. You should know that it's open air though so dress appropriately! Oh yeah the audio guide is definitively worth it and free.
Matteo Penzo
2019 November 17
Book the dome visit online for free. Free tour guides provided at the top. Don’t forget your ID, airport grade security at the entrance.
i.am. a.
2017 December 4
Make sure to book the free online tickets to visit the capitol 2 weeks on advance! Amazing architecture and great views!
装载更多评论
foursquare.com
Park Inn by Radisson Berlin Alexanderplatz

起始$460

H4 Hotel Berlin Alexanderplatz

起始$308

Motel One Berlin-Hackescher Markt

起始$84

Lux 11 Berlin Mitte

起始$660

St. Christopher's Apartments Berlin

起始$95

St. Christopher's Hostel Berlin

起始$48

附近的景点推荐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Reichstag Dome

Reichstag Dome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勃兰登堡门

布蘭登堡門(Deutsch. Brandenburger Tor)是位於德国首都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巴黎广场 (柏林)

巴黎广场(Pariser Platz)是德国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Soviet War Memorial (Tiergarten)

The Soviet War Memorial (Tiergarten) is one of several war memorials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柏林艺术学院

柏林艺术学院(德语:Akademie der Künste Berlin)是德国柏林的一个艺术机构,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德国总理府

德国总理府(德语: Bundeskanzler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德語: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亦稱為浩劫紀念碑。它位於柏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Memorial to Homosexuals Persecuted Under Nazism

The Memorial to Homosexuals persecuted under Nazism in Berlin was

类似的旅游景点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美國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大廈(英语:United States Capitol),別稱國會山莊,是美國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查茨沃斯莊園

查茨沃斯莊園(Chatsworth House)是英國的一處莊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總參謀部大樓

總參謀部大樓(俄语:-{Здание Главного штаба}-)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廣場的一座長580米弓形大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

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 (荷兰语:-{Openbare Bibliotheek Amsterdam}-) 是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公共图

加入收藏夾
我来过这里
訪問
白宮

白宮(English. 'White House

查看所有類似的地方